搜索

大圆满耳传金刚桥 常见问题(一)

2024-12-28Admin

大圆满耳传金刚桥问答:

宝上师问答(20241124阿谛学院版)

👉点击视频观看宝上师大圆满耳传金刚桥问答(20241124阿谛学院版)

👉点击音频收听宝上师大圆满耳传金刚桥问答(20241124阿谛学院版)

慧光堪布问答(20241104北美版)

👉点击音频收听堪布大圆满耳传金刚桥问答(20241104北美版)


金刚桥实修常见问题解答

金刚桥实修常见问题
金刚桥 传承
Q1: 能否讲一下,金刚桥被上师取伏藏的情况?比如是第几世取的伏藏?我看书中讲,是噶托开山祖师传下的,是上师前世写的仪轨,但是书本封面写的是上师取的伏藏?是不是金刚桥在上师这里,也是远传和近传合一的啊? #伏藏 #传承 #仪轨

A: 第一个问题关于金刚桥噶陀开山祖师。我们讲的那个是指大圆满耳传金刚桥的部分。大圆满耳传金刚桥在噶陀开山祖师的时候,算是把大圆满的心部、界部、口诀部三部合一了,这个是指大圆满的这个法。但是依据它来修行的仪轨,是在仁珍才旺诺布二世的时候取出的伏藏仪轨。仪轨全称其实叫做"降下胜共成就精髓",在我们第一册一开始有一大段在描述这个仪轨的名字。所以这个是二世取藏的仪轨,但是不代表这个大圆满法。大圆满法本身在噶陀开山祖师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三部合一的大圆满。

只不过按照这样子的修法需要有一定的基础,那么一般依据的就是我们讲的"降下胜共成就精髓"这一部仪轨,是二世所取的一个伏藏。这一世宝上师他的部分来说,主要就是有远传的,共通的部分是在大宝伏藏当中有。仁珍才旺诺布二世的一些共通的部分在大宝伏藏里面有收入,大概他全集70%左右是有的。但是后面有一些是没有收入在大宝伏藏当中的,一些散落在民间的部分。这个是当年夏扎仁波切在尼泊尔杨烈修的时候,请一位喇嘛玛德仁波切(在我们的书上面有提到的这位喇嘛玛德仁波切),他有请他来到尼泊尔杨烈修莲师的圣地去传过。当时宝上师也有得过这个法脉,后来当然也有单独再去跟这个上师请最完整的全部的传承。

所以从这个部分来说,这一世的宝师是有这样的一个传承。在我们第三册里面,传承的部分有分一个共通的传承,就是大宝伏藏当中的;和一个比较稀有的,就是跟喇嘛玛德仁波切这边传的,这样两部分的传承。

Q2: 最后的祈请文:了义他空中观殊胜见…作者是嘎玛成力,作者是嘎举的一位上师吗? #祈请文 #传承上师

A: 对,那个嘎玛成力是嘎举传承上面一个比较重要的祖师。因为仁珍才旺诺布是利美运动的推行者,所以他有很多不同传承的上师——有噶举的、有觉囊的、有萨迦的、有宁玛的上师。同样地,他的弟子也是来自各个传承,都有。那么,这一位赞颂仁珍传承祈请文的上师,他本身应该是主修噶举的。

金刚桥 前行
九节佛风
Q3: 每次排九节佛风时身体有出汗是正常的么? #九节佛风 #修行反应

A: 正常,没问题

Q4: 堪布你好有没有九节佛风的视频教学 #九节佛风 #教学

A: 九节佛风的视频教学在网盘链接当中,你们去点开,它里面应该有一个是宝上师亲自示范的及堪布示范的九节佛风教学视频。

Q5: 感恩堪布 我想请问九节佛风中的3左3右3这个数量,我看宝上师是手沿着气脉上去之后一次性吸气吐气3次,这是算三遍吗?还是算一遍? #九节佛风 #修法细节

A: 算3遍

Q6: 堪布吉祥有两个问题向堪布请教:1. 保任时是否也需要做九节佛风,还是直接从七句祈请文开始? 2. 目前在做功课时,一个小时比较容易坐的住,感受也比较好,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但坐两个小时后面一个小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熬时间,打坐观修无法专心。这种情况下,是早晚各一个小时,还是坚持一下,努力一次坐两个小时? #保任 #打坐时间

A: 保任的功课不需要做九节佛风,保任从七句祈请文开始。

其实如果时间上允许,我们还是会建议一次做两个小时,因为这个后面怎么样都得慢慢练习上来的。后面的课程或者说修法来讲,大部分都是一座一座来算的,当然现阶段暂时没有这个要求。

如果说后面那个小时的感受不那么好,其实就是像我之前在带的时候讲的一样,中间的时候自己要稍微跳脱出那种分别念、妄念纷飞的状态或者是昏沉的状态。中间的过程里面可以排一下浊气,不一定是九次,三次也可以,或者说安住无所缘的状态里面稍微打坐一两分钟。

我们提到的当某一种状态不对的时候,你要从那个状态里面跳脱出来。这样子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没有以前状态这么差了,这个是可以慢慢调整过来的。

Q7: 堪布您好。九节风,上师视频是吸气,稍微停顿一下,吐气的同时手背往外推。法本上是把气吸到肚子里面往下压,然后往上提,再往下压,再提,最后忍不住的时候,右手再开始推。 #九节佛风 #修法差异

A: 九节佛风有简化版的跟最完整版的。

最完整版的它其实是圆满次第的幻轮之一,它是圆满次第的一个前行幻轮,不是正行,它是前行的五种幻轮之一。所以它会要求比较高,就是需要像持宝瓶气一样上气往下压,气沉丹田,然后下气往上升有一点像提肛,然后下气往上,然后在没有吐气的前提之下继续再添一口气,再往下压,再升。所谓的宝瓶气就是上下气要合一,合在丹田的位置,然后等到快要憋不住气的时候才去开始做那个动作,同时也意念引导去观想那个气吐出去,这个叫完整版的。

但如果做这个的话其实时间要比较长,反正我做的话可能大概15~20分钟吧,就这个九节佛风就需要这么长时间。然后有些人他其实做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所以上师就是教直接喷气、吐气,3次吐干净就可以。上师说什至九节佛风做不了的时候你用深呼吸吐气的方式来也OK,所以就会有出现两种不一样的说法。

目前的情况就是两种都可以,主要是看你们自己,就是你自己时间的多少来决定。如果你觉得时间太赶,比方说你就只能做30分钟然后你要赶快开始进入正行,那么前面的部分九节佛风就不用做那么的严格,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差别。


然后具体的部分上面不是有发那个,今天下午开始会带修8天,然后应该都会做一下。如果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上去看,没有时间的话到时候看回放录影也可以。

上座坐姿
Q8: 打坐时如果用双盘,基本上20分钟左右腿就会很痛,需要放松一下再继续坐,2个小时需要休息好几次,感觉腿痛有些影响专注。这种情况下,修习时是要坚持双盘把腿练出来?还是以专注为主,采用单盘或散盘? #打坐姿势 #腿部疼痛

A: 在前期的时候,其实以专注修心为主,这个双盘倒是不用刻意练。其实西藏人的生活模式因为常常都是席地而坐,所以一开始也不见得是双盘,但是你习惯了席地而坐,不管是散盘还是单盘,慢慢久了,筋拉开了之后就可以比较久地双盘。所以现在暂时不需要去刻意练腿功,以修心为主。如果20分钟左右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换成散盘或者单盘都可以。

Q9: 盘坐时发现自己的膝盖一边是翘起来的,正常吗? #打坐姿势 #体态调整

A: 盘腿时有一边翘起来,单盘的话会比较明显,因为你单盘会有一只脚在上面,一只脚在下面,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一边翘。其实他们建议如果单盘的话,两条腿时不时要换一下。因为容易形成一个惯性,有可能以后你的屁股有一边臀部的尾椎那边会习惯性的侧弯。如果双盘或散盘有一边翘起来,这个也算正常的,这是每个人腿的松紧都不一样,有的人右边比较松,左边比较紧,左边比较紧的话,这样硬搬上去或盘起来的时候,它会翘高。就是你那边肌肉比较紧,筋也比较紧,慢慢习惯了,松开之后就会好了。

Q10: 盘坐时发觉自己的背部一直无法挺直,坐着坐着弯腰驼背,有什么方法改善吗? #打坐姿势 #背部调整

A: 盘坐的时候会驼背也很正常,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背肌没有力,肌肉没有力。其实现代人有一个比较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不像过去人有劳作,肌肉有得到锻炼,现代人基本不是靠着就是躺着,其实我们的很多肌肉都已经退化了。那么在肌肉退化之后,你要保持直直坐的时间,你会很累啊,然后你自然而然就会回到那种惯性比较舒服的姿势。其实这个舒服的姿势是一种代偿,就是你会用你比较有力的肌肉去支撑,其它地方就会脱下来,因为你没有那个肌肉支撑。


这个办法就是,如果你有去锻炼身体的话,有些人会教你炼背肌、背部的肌肉群,还有腰肌、腰部的一些肌肉,当你的肌肉有力量的时候,你会比较能够撑得住,能维持那种状态。但是我想我们现在要修转心法嘛,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修炼这种东西,这个就不用特别刻意。只要去觉察,比方说10——15分钟的时候,你要去调整一下自己的坐姿,然后再过半小时或一段时间要去注意,因为我们人的惯性,有时候你的肩膀慢慢就会耸肩,或者是你偏向左边右边,就是会偏向自己的惯性,只要你有一个意识去调整,慢慢的也会有一点改善的。

金刚桥 语加持
Q11: 尊敬的堪布您好!弟子请问:我们传规前行不共语加持——无字口诀部语自在尊,每日修法前均按例略修。若欲专门修持此尊,以之代替文殊语狮子法的功能,不知这样是否奏效可行。 #语加持 #修法选择

A: 语加持我们修的是莲花语自在。语加持的功德里面提到,它主要是破除一些语的障碍,比如被别人下了诛法压语,就是让你说不了话这一种专门针对语的一些障碍,或者说被别人下了法之后,然后语没办法很顺畅,就是哑巴也好或者讲话不流畅也好,这样子的一些部分。

虽然说从佛菩萨他们的功德都是等同的这个角度来说,你修药师佛可以求财吗?也是可以的。你修阿弥陀佛可以健康长寿平安吗?也是可以的,就是功德都是一样。但是因为他们过去的发愿不同,所以你看他们有的18大愿,药师佛12大愿等等,相对应的比较突出的愿。很多佛菩萨愿都有共同的部分,就是愿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能够成佛成道,这些都是一样,但是有他们个别的因缘。在没有成佛之前,他们那时候发的愿有一些特殊的,所以我们才会说很多时候要长寿健康要修白度母或者是药师佛。

从愿力的角度来讲,其实文殊菩萨的愿跟莲花语自在我们现在修语自在的这个愿还是不一样。虽然说文殊菩萨分很多种,在藏传当中有五方文殊、有语狮子文殊等等,尤其是佛学院的特别喜欢修语狮子文殊,主要是因为辩经,就是辩经的时候口才要辩才无碍嘛。但除此之外,文殊菩萨其实更多的是开启智慧,这个智慧并不是我们那种小聪明,也不是说在辩经场上能够赢得输赢,是那种大智若愚能够让我们更明白实相本质的那种。他的愿力主要是这个方面,跟我刚才前面讲的莲花语自在的愿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从佛菩萨的愿力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不会很建议本来是想修文殊开智慧,然后因为现在每天都有在修莲花语自在就改修。我不会很建议这样,因为从他们愿力的角度来说还是不一样的。当然,如果你把他当本尊,你认为莲花语自在就是你的本尊,不管你是求财、求健康、求长寿、求智慧、求辩才无碍都是向他祈祷,这样一尊本尊来讲的话,那当然是没有差别了。

所以这个就看大家到底是从哪一个角度去修这个法,或者说以怎么样的动机和心态去修这个法。

Q12: 舌加持语的吽字所依之金刚杵的摆放方向? #语加持 #观想细节


A: 吽字所依的金刚杵实际上就是剑柄,即剑的把手,也就是手握持的部分。如果以剑为例,它的方向是竖直的,与舌头平行。具体来说,舌根变成了剑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非指在剑的外部另有一个金刚杵,而是指剑柄本身就是金刚杵的形状。因此,它是与舌头平行的一个整体,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金刚桥 语加持
Q11: 尊敬的堪布您好!弟子请问:我们传规前行不共语加持——无字口诀部语自在尊,每日修法前均按例略修。若欲专门修持此尊,以之代替文殊语狮子法的功能,不知这样是否奏效可行。 #语加持 #修法选择

A: 语加持我们修的是莲花语自在。语加持的功德里面提到,它主要是破除一些语的障碍,比如被别人下了诛法压语,就是让你说不了话这一种专门针对语的一些障碍,或者说被别人下了法之后,然后语没办法很顺畅,就是哑巴也好或者讲话不流畅也好,这样子的一些部分。

虽然说从佛菩萨他们的功德都是等同的这个角度来说,你修药师佛可以求财吗?也是可以的。你修阿弥陀佛可以健康长寿平安吗?也是可以的,就是功德都是一样。但是因为他们过去的发愿不同,所以你看他们有的18大愿,药师佛12大愿等等,相对应的比较突出的愿。很多佛菩萨愿都有共同的部分,就是愿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能够成佛成道,这些都是一样,但是有他们个别的因缘。在没有成佛之前,他们那时候发的愿有一些特殊的,所以我们才会说很多时候要长寿健康要修白度母或者是药师佛。

从愿力的角度来讲,其实文殊菩萨的愿跟莲花语自在我们现在修语自在的这个愿还是不一样。虽然说文殊菩萨分很多种,在藏传当中有五方文殊、有语狮子文殊等等,尤其是佛学院的特别喜欢修语狮子文殊,主要是因为辩经,就是辩经的时候口才要辩才无碍嘛。但除此之外,文殊菩萨其实更多的是开启智慧,这个智慧并不是我们那种小聪明,也不是说在辩经场上能够赢得输赢,是那种大智若愚能够让我们更明白实相本质的那种。他的愿力主要是这个方面,跟我刚才前面讲的莲花语自在的愿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从佛菩萨的愿力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不会很建议本来是想修文殊开智慧,然后因为现在每天都有在修莲花语自在就改修。我不会很建议这样,因为从他们愿力的角度来说还是不一样的。当然,如果你把他当本尊,你认为莲花语自在就是你的本尊,不管你是求财、求健康、求长寿、求智慧、求辩才无碍都是向他祈祷,这样一尊本尊来讲的话,那当然是没有差别了。

所以这个就看大家到底是从哪一个角度去修这个法,或者说以怎么样的动机和心态去修这个法。

Q12: 舌加持语的吽字所依之金刚杵的摆放方向? #语加持 #观想细节


A: 吽字所依的金刚杵实际上就是剑柄,即剑的把手,也就是手握持的部分。如果以剑为例,它的方向是竖直的,与舌头平行。具体来说,舌根变成了剑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非指在剑的外部另有一个金刚杵,而是指剑柄本身就是金刚杵的形状。因此,它是与舌头平行的一个整体,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金刚桥 念诵
Q13: 功课中金刚七句加持云聚,莲师是观蓝色的海生金刚,还是也可以金刚桥皈依境的莲师金刚薩埵?宝上师说过有个金刚七句加持云聚的略解,不知道哪里找到? #七句祈请文 #观想细节

A: 莲师七句祈请文之后那一段加持云聚念的是莲师颅鬘力,藏文叫贝玛突诚扎的咒语。所以按照观想来看,就是观想莲师颅鬘力,当然也就是莲师海生金刚,正常情况下是观想海生金刚的,因为念的是他的咒语:"突诚杂班杂萨玛亚杂杂萨哇悉地帕拉吽阿"那个。但是如果不做那么复杂的观想,就是说我们在修金刚桥的时候直接观想莲师金刚薩埵也是可以的。

因为莲师颅鬘力的观想在前面的时候我们没有提,到了金刚桥的上师瑜伽的阶段才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跟修法还有观想等等。所以前面的时候一般来说就不让初学者一下子观想得这么复杂。宝上师这个部分的开示我好像看见过,但是手边暂时找不到,如果有找到的话再发给大家。

Q14: 请问上坐前的祈请,在七句前,念世系祈请略文(或者 十三~敦请意誓),可以吗?如果可以,念这部分的时间需要单列吗? (即,不包含在观修时长) #修法顺序 #修行时间

A: 在修四转心法的时候,因为是以思维观为主,因此如果你在座前(就是上座那个阶段)多念一些上师们的祈请文或者历代传承祖师的祈请文,也可以。这个在四转心法的部分来讲没有这么严格,因为是按照时间来算的,所以不用单列,都算在那个两个小时的时长里面。

Q15: 佛身咒鬘依序摄入吽,也是顺时针从里向外吗? #观想细节 #修法技巧

A: 这个是收摄,所以收摄的时候它不是从里向外的,而是从外向内的。

如果只观想百字明咒与中间的吽,那就是百字明咒融入吽。


如果做三层观想,最外圈是百字明咒,中间是金刚萨垛心咒"嗡班扎萨埵",最里面是吽。收摄的时候是百字明咒融入"嗡","嗡"融入"班扎","班扎"融入"萨","萨"融入"埵","埵"融入"吽"。

金刚桥 修行教理
Q16: 堪布您好,在因果不虚的部分,我对一个例子有些疑问。就是有一个比丘骂其他比丘像鸟,所以感召果报,累世投生为鸟。以前还看过一个类似的因果故事,说一个比丘尼发嗔心咒骂僧团是狗,后来意识到错误,忏悔修行,但临终时恶业先成熟,于是百生转生为狗,后来才有机会转生为人,皈依释尊。我的问题是,他们在造了业后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发了善愿,但为什么没能彻底净化业力呢? #因果 #忏悔 #业力

A: 业力因果的部分是很细微的,这个不好说。我们只知道有一些因果,如果它的对境比方说对三宝(三宝包括佛、法、僧;僧的话一些是指圣僧,就是登地以上的或者说是阿罗汉等等证悟空性的圣僧,有些是指哪怕是凡夫僧,只要是四个比丘以上的僧团),这种的对境都会比较大。所以对境比较大的情况之下,忏悔能否忏的清净就要看他当时忏悔有没有强烈的后悔心、对治之力,有没有用这种像米拉日巴尊者这样子放弃生命的方式来忏悔。

所以忏悔肯定是可以起到一部分的效果,但是这究竟能够忏悔到多少,是否能够全部彻底清净,这个是不好说的。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因果业力,还有他的发自内心的魄力——就从此以后再也不犯,再也不造这样子的对治之力的强烈程度,跟他能够因为这样子的心力去精进修行的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只能说业力因果不可思议。


在《百业经》当中,甚至很多阿罗汉后面证得阿罗汉果之后还是要感受果报的,不能说感受果报就是果报还是会现前,因为这个业力成熟了,定业的部分。但因为证悟空性的关系,他在受报的时候其实是没有痛苦的。因为佛教认为痛苦的来源不来源于形式,而是来源于执着。

所以一方面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的罪业减轻,二方面就是尽早地证悟空性,这样子才能够从根源上断除痛苦。

那个时候虽然你没有办法断除业力的影像,证悟的圣者、菩萨甚至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示现会有一些头痛或者说脚被刺伤等等,阿罗汉也一样,但那个时候我们不会认为他有痛苦,因为他没有了、已经断除了对这些世俗的五蕴的执着。这样子的情况是比较容易早一点……一般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集资净障方面,修福的方面;一方面修空性的方面,证悟智慧的部分,两方面都需要。

Q17: 感恩堪布。请问,秉除数量不谈,我们怎么衡量自己的四转心已经修扎实了,可以下一步了呢? #四转心 #修行进度

A: 自己的四转心有没有真正修出来?实际上这个短时之内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但是长期来看其实不见得够稳固。如果不谈数量不谈那个座数什么的,实际上很多高僧大德包括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都有提到,他在每一个下面都有一个偈诵,那个其实是他们总结经验的一个标准。但我认为就白话来讲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开始远离世间八风了,你对世间八风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兴趣跟意乐了。

虽然修四转心法修出离心它并不是说让你会厌世,而是会让你更加的紧迫、迫切,想要追求解脱,想要追求跟佛法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人在一生当中其实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就是你会有一个主次之分,什么更重要。比方说睡觉更重要,吃饭更重要,赚钱更重要还是生意、工作更重要,或者说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滑手机……会把这些东西,虽然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意识,但是你自然而然的会把这个东西放到前面去做,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当中默认这个是比较想去做或者更重要的事情。可是当真正的出离心修出来之后这些都不重要了,但凡有一点时间你一定会去做佛法相关的事情。

当然我这边要澄清一下,所谓佛法相关的事情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在那念经,也不见得就是在里面打坐或者说一定是做一些佛教形式上的东西。我要讲的是你会有一个意识——就是我现在做什么全部就是为了解脱,为了佛法,除了这个以外就是不重要。

从根本性上来说为什么叫转心向法?就我们的心现在全部都是导向世间的、轮回的,包括这种享受的,不管是美食、美景还是短视频,但是我们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你会把这些东西都转变成更重要、是为了解脱的事情。

当然初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是不是就会变成不吃、不喝、不看手机,什么都不要然后天天在那边打坐念经拜佛?有可能初期的时候会是这种状态,当然我们必须要讲这是一种目前大家理解可能觉得这个才是跟解脱相关的事情,后面慢慢久了其实你发现也不见得了,也不见得一定是座上那种仪式上的东西就一定跟佛法解脱有关系。有的人在那边装模作样地念经拜佛但心里面想的并不纯粹,心里面想的是很多世间八风的事情有可能。

我的意思是你的修行会更加的纯粹不掺杂其他的目的,就单纯的只是想要解脱或者离苦得乐。

Q18: 请问堪布,我们都知道轮回的根源是我执,并且最初会觉得我执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敌人,于是试图通过修行打败它。但就像堪布之前开示的,那个"找不到,但发挥作用"的"东西"就是我执,然后我们忽然发现所谓的敌人其实并不真实存在,就像刀没法劈开虚空,面对这个"找不到"的敌人,以往的发心和动机又似乎不起作用了,所以恳请堪布开示,面对这个"找不到,但发挥作用"的敌人,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调整发心动机?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和"对治"它呢? #我执 #修行方法

A: 是这样,虽然从道理上来说我们知道它的本质其实也是空性的,我说的空性的意思就是它并不是真真实实的实有存在的。


所以知道是一回事,但问题是它会发生作用。发生作用的意思就是因为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对它的这种习气的喂养,或者说我们一直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变成非常根深蒂固之后我们是没有办法单纯地靠"我知道"去破解这个问题的。大家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但是我做不到"。所以才要修行,所以释迦牟尼佛才要讲84000法门去对治它。

而且很多时候的对治其实是要戒、定、慧三学的,也就是说要打破我执它唯一的敌人就是般若空慧,空性的智慧。这个空性的智慧并不是指我们脑袋里面的认知,而是我们真正能够驾驭心之后从这个当中去迸发出来的智慧。

所以要先有戒,然后去因此而让我们的心足够的强壮、安住下来之后,我们有驾驭心的能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这个……有寂止之后才能够产生胜观。而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修法都需要达到这一步。

每一个方法其实都可以,比方说有的人他靠修上师瑜伽的方式,当他到对上师的信心无比坚定,坚定到甚至有些祖师大德是到一种痛哭流涕然后昏厥的状态的时候,其实那个就是一种定,不是无所缘的定而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专注,这种强烈专注的情况之下然后就有可能开启智慧。当然包括其他生起次第的修法也好,圆满次第的修法也好,大圆满的修法也好,甚至是显教的一些修法也好,都会。包括哪怕佛号都会希望念到一心不乱,对不对。

所以虽然我们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是真的是需要去做。这个做不见得是身体做什么,但就是在这个路上让自己降伏其心,自净其意。然后有一天就一切都是佛法了,你就看一切都是佛了。

所以只能说除了鼓励大家闻思以外,我们更加鼓励大家要去做,这个做就是实际去运用,实际去调伏烦恼。然后实际地让我们……烦恼来自于躁动不安的心嘛,所以我们调伏烦恼其实就是让心安住下来,让心安定下来之后当你足够的专注、足够的纯粹,然后就会迸发出原本的智慧,只有这样子它才能够破开那层我执。


Q19: 堪布您好,如果除了修金刚桥,还要念其他的咒语功课,有时候不自觉地生起分别心,以至于急迫的时候,忽然不知道该祈请哪尊佛菩萨了,这样的话应该减少分别心呢?如果把金刚桥作为最重要的修行,可以把其他功课都看做上师莲花生大师的示现吗,平时也像净土那样持诵莲师心咒来让自己思想专一可以吗? #分别心 #修法选择

就是一开始有什么愿就去求对应的佛菩萨,感觉念诵的佛菩萨越多,自己越有信心。但开始实修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分别心也在增长,会去无意识地比较佛菩萨,没办法全心全意地对上师产生信心。明明见解上知道上师是三宝总集,具有一切功德,但自己的内心好像还是没法升起这样的体验,不知道应该怎样纠正这种念头,让自己的心能够专注下来。 #分别心 #上师信心

A: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一开始修行的时候是针对的,好像把佛菩萨当医生一样,就是要身体健康会求白度母或药师佛,开智慧求文殊菩萨等等,好像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专门执掌的功能,这个实际上是我们众生的分别念,每一个佛菩萨其实他们只要是佛,他的大悲大智大力的功德都是等同的,没有差别,唯一有差别的就是对我们的恩德,所以你的相应的程度上面是有差异的。

因此大部分这一类的弟子,如果对每一个佛菩萨其实都觉得差不多,每一个也都挺有感应的,可是会觉得分别念太多的情况之下,一般是要先选择或者说先定下一位跟你有缘的上师。然后借由修上师相应或者是上师瑜伽去观想或者说认识到一切的佛菩萨其实都是上师化现出来的一种善巧方便的示现。

如果暂时在人世间上面的上师没有的话,以宁玛派本身来讲就会以莲师作为共通的上师。因为整个西藏的佛教从恩德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莲师把佛法带进来的,藏传佛教对莲师的恩情感情会更深一点,所以把所有的佛菩萨都想成是莲师他为了度化众生的不一样的示现。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会建议以修莲师为主,然后所有的一切,不管是身体健康、财富、智慧、事业,方方面面都是祈祷莲师。这样子可以某种程度上面去破除掉我们对佛菩萨们的分别。



Q20: 堪布好!在修因果不虚部分,我有一个疑问。一些师父提过,在证到空性的当下,所有的业障都会清净。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一些阿罗汉或菩萨,会示现受果报的样子而园寂?他们作为成就的圣者,必然证了空性,这样业障不是已经清净了吗?没有了业障,受报又是什么原因? #空性 #业障 #果报

A: 关于这个空性的部分,证悟了一地以上的菩萨在入定的状态、入定的当下、入定的境界当中,这个时候他因为是处于空性的状态,所以善业恶业不能叫做不存在,应该叫做他明白都是如梦如幻的。所以不会被善业恶业的影像所束缚,因为他没有了那个执着。但是在出定的状态当中其实跟众生凡夫是没有差别的,他还是会有这些如梦如幻的景象。这个时候他所做所行因为还有之前所造做的烦恼障、所知障等等,所以在一地到七地,我们叫不净七地的菩萨还要去清除过去的习气、烦恼障、所知障等等之类。只有到三清净地就是八地、九地、十地以上的菩萨,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出定这个事情,他们没有出定跟入定的分别,这个时候就完全断除了烦恼障,只是净化所知障的部分。

所以一地到七地的菩萨会不会退步?会的,当然他的退步不是退到轮回,哪怕六地菩萨也有可能会因为他在出定状态的一些习气或者是染污,会退到一地但不会退到轮回,因为他至少在入定的时候是明悟善业恶业都是如梦如幻的状态,是不会受业力的束缚。所以你会看到那些公案里面的故事都是在讲他们出定的状态,不是说他在入定的时候去受报的,几乎没有,几乎都是指的他在出定的状态里面,因为他会受到过去业力的影子的影响所以会有这个受报。

但是我们要讲的是这个时候的受报,你如果看过一些公案的故事,他不会受到痛苦。哪怕是阿罗汉,他已经证悟了人无我的空性,五蕴皆空,所以会不会有受报的这个形象这个事情?有,可是他并不会觉得这个叫苦。

真正证悟的,哪怕是小乘就是阿罗汉果的话,左边一个人在不断赞美他然后按摩他的左手,右边有人不断在骂他,然后不断割他的右手,他两边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差异的,因为他已经对没有了五蕴执着,没有了五蕴的执着就不会有痛苦。

所以痛苦的来源来自于执着,而不是来自于形象本身。所以虽然像龙树菩萨后来是一根吉祥草割然后他示现涅槃。有一些阿罗汉像目犍连尊者他最后也是被外道打死的,他虽然有这个影像但是他不会有痛苦,因为他断除了执着的关系。

所以证悟空性的当下,真正的证悟,不管是人无我空性还是法无我空性,证悟了之后就永远就不会再堕入轮回是这个原因。

但是并不代表就业力完完全全清净了,他还是要受报的,受报不等于痛苦。受报的话会有这个业力,因为在世俗当中。他们入定的时候是处于胜义的状态,然后出定的时候是属于在世俗谛的状态,在世俗当中一定要遵守缘起的法则、因果的法则,所以还是会有这些业力的影像出现。

地址:122 Wheturangi Rd, Greenlane, Auckland, New Zealand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2025 Padma ATI .com版权说明隐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