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息灭道惑,分二:(丁一)修习之理、(丁二)修习次第
(丁一)修习之理,分二: (戊一)依止善知识、 (戊二)根本上师瑜伽
(戊一)依止善知识,分五: (己一)善知识为无误引导者、 (己二)善知识为一切决定胜之源泉、 (己三)依止善知识弃离恶知识之教言、 (己四)远离恶友、 (己五)如理依止之功德
《莲花鬘》云:以上如外上师念诵视作修心之引导,用以摄受下根者获得加行道暖位。在此,十分郑重地开示金刚上师之分别——根本和支分上师之理,依止上师之理、守三昧耶之理、若失毁酬补之理等。峉特!
一定要非常郑重开示和解释的,就是依止金刚阿阇黎、依止善知识的法门,包括:为什么要依止金刚阿阇黎?金刚上师的分类——最主要、最根本的上师有哪些?哪些是一般的、支分的上师?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守哪些三昧耶戒?如果毁坏三昧耶戒,用什么方法恢复?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什么最重要?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对上师要生起信心,这就是依止善知识最主要的根本……。总之,仁珍才旺诺布就是再三强调,在这个地方要广说这些内容。
一般学佛的人、一个行菩萨道的人,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福报浅薄、心念不坚定,以及没有正确的见地等缘故,如果没有上师和传承祖师加持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会走错方向。譬如:以为杀生是善业、以为修密乘不必重视因果、或把觉受当成证悟等等,这些都是邪道,完全和佛教的见、修、行不一样,和佛法的基、道、果也全然不同,所以这也叫走火入魔,走入邪道;还有些人没有依止上师,自己看书琢磨、盲修瞎练,结果误解密乘的法器或密乘的行为和见解。
金刚乘同样是大乘佛法,佛陀没有说过一种脱离大乘的密法,世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密法是违背大乘教义的,所以一定要有菩提心的基础。虽然你修的是金刚乘或密法,但是对于法门的次第、修持的部份,如果搞错或是颠倒的话,必定会误入歧途,或是在道上遇到障碍,尤其是修行道上遇到烦恼和困境的时候,虽然知道是暂时的困境,但没办法转为道用的话也会使信心退转。所以道惑的意思就是你虽然一直在道上,但是要往哪个方向跑,往什么方向去,完全不了解,分不清东南西北,这就叫道惑。
息灭道惑的法门,就是用信心来解脱的法门,也就是上师瑜伽法,这是最殊胜的法门。《普贤上师言教论》、《心性休息论》等很多论典把依止善知识的部份放在共同外前行的地方,也就是进入不共内加行的皈依之前,这是因为不管进入声闻乘、菩萨乘还是密乘都要依靠上师,因为善知识是一切功德的来源,所以一开始皈依之前就要知道如何依止善知识。而仁珍才旺诺布的《莲花鬘》中,依止善知识的部份放在上师瑜伽法的前面,因为这是以上师瑜伽法贯穿全文的一个仪轨,所以特别注重密乘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我前面也提到三乘的善知识需要具备各自不同的条件,一般显乘的皈依,上师不需要那么多条件,声闻乘的善知识主要是别解脱戒清净;菩萨乘的善知识主要条件是具备真实的菩提心;而密乘在这两种基础上还需要很多条件,后面会慢慢讲解。总之,仁珍才旺诺布强调的是密乘依止善知识的方法,所以才放在上师瑜伽法前面。这次我们以《心性休息论》结合仁珍才旺诺布的弟子——达喇丹增多杰(邬金丹增多杰)所写的耳传笔记来讲解。